一、川酒产区
巴蜀佳酿,历史悠久,渊源流长。古代巴蜀时期的酒文化已十分发达,历经千载而不衰。无论在国宴盛会,或是燕居小饮,无不“启封香溢惊四座”,“才饮一盏即醺人”。
如今,川酒产区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原酒输出区域,同时也是最大的品牌输出区域,技术先进,知名品牌众多。
代表品牌: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剑南春、郎酒、沱牌
二、鲁酒产区
鲁酒自古在中国的酿酒行业中举足轻重,雄踞前列。因为山东不仅是孔孟之乡,更是酒的故乡。李白曾称赞鲁酒“玉碗盛来琥珀光”,武松景阳岗醉打猛虎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。
作为全国白酒生产、消费大省,近年来山东省白酒产量节节攀升,屡居第二。鲁酒巧妙融合了浓、清、酱三大经典香型工艺精华,造就了绵柔甘冽的口感和独特的韵味。
代表品牌:孔府家、景芝、古贝春、扳倒井
三、东北产区
东北产区主要位于东北三省,包括辽河水系及松花江水系。东北素有“粮仓”之称,据考证,东北生产白酒最少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东北所产的酒只有烧酒一种。
近年来,东北地区也开始逐渐成为整个酒行业的原粮基地。然而,就本区的白酒现状来说:东北产好酒,但品牌不响。
代表品牌:北大仓、老村长、榆树钱、龙江家园
四、两湖产区
两湖产区地处长江中游,这里拥有鄱阳湖及洞庭湖两大淡水水域。有优质的原料和天资禀赋的水资源,是中国白酒产区中的重要一级。
这个区域的白酒香型丰富,湖北、湖南处于从四川到安徽、江苏的长江流域的白酒浓香带的中段,荆州、宜昌、常德又是我国兼香带和浓香带的交汇点。除此之外,还有酱香、馥郁香、特香等香型。
代表品牌:白云边、酒鬼、黄鹤楼、四特酒
五、徽酒产区
徽酒产区也是中国白酒重要产区,白酒企业数量规模都较大,品牌众多。在安徽可谓逢县必有酒厂,多种香型并存,尤以皖北地区更为突出。
但同时,徽地市场竞争相对封闭,省内企业发展根基深厚,外地白酒品牌对本土市场冲击不大,整体呈现出“一超多强”的态势:古井一家独大,众多本地酒企在激烈竞争中稳步发展。
代表品牌:古井贡、金种子、口子酒、迎驾
六、黔酒产区
黔,即贵州。说到黔酒,不得不说茅台。茅台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,一直是中国白酒的象征。它带领当地一众白酒品牌共同构筑成为整个贵州酒军团。
但是茅台的这种依靠特殊地理环境形成的特殊地位,既助茅台成为了国酒龙首,但同时也限制了茅台进一步的发展。同时也使得黔酒严重受到茅台的干扰,不少品牌的光辉湮灭在茅台之下。
代表品牌:茅台、习酒、金沙酒业
七、豫酒产区
河南地处中原,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,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。据史料记载,酿酒师祖仪狄、杜康都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为人类酿出了甘甜的美酒。
豫酒以浓香型为主,约占95%以上,其窖香优雅,回味悠长持久,绵柔、味正的风格特点,即是中原文化的特点:大度、包容、优雅,具有丰富的文化沉积与发展潜力,在众多香型及浓香型各流派之中独树一帜。
代表品牌:杜康、宋河、仰韶、张弓、宝丰酒业
八、苏酒产区
凡出名酒的地方,自然环境必定与众不同。比如,江苏宿迁曾被清代乾隆皇帝盛赞为“第一江山春好处”,是我国历史上最具酿酒天然环境的产区之一。
苏酒近年来崛起较快,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能力较强。在发展浓香型白酒的过程中,苏酒学习四川,因地制宜做出一些改进,经过几十年摸索,最终成就了“甜绵软净香”五味谐和、以味为主的绵柔淡雅浓香型酒的产区特征。
代表品牌:洋河、双沟、今世缘
九、冀酒产区
河北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和深厚的酒文化底蕴,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、便利的交通条件、强辐射高容量的市场空间和自古以来形成的“豪饮传统”,河北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白酒消费大省。
曾经,河北白酒的产销量及利润在全国各省份排到过第七,但近些年,品牌多局限于本地市场。冀酒产区多种香型并存,低度化倾向明显。
代表品牌:衡水老白干、丛台
十、西北产区
在中国的白酒版图上,西北产区应该算是相对较弱的一极,新疆、甘肃和陕西尚有部分年销售10 亿以上的规模白酒企业,青海和宁夏则更为脆弱。虽然有陕西西凤这样的大品牌,却难以带动和体现整个西北板块的发展。
但是西北白酒其实有非常独特的品牌资源可以挖掘和塑造,也非常有可能在全国形成影响,这也是其走向全国的基础。
代表品牌:西凤、伊力特、互助青稞酒、皇台酒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