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文化,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新星,为无数文人墨客、才子佳人所喜爱。
王勃表达对友人不舍之情,写下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李白喝酒喝得高兴了,随手写下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”,李清照寂寞孤寂时,挥笔而出“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,晚来风急。”
“酒令”文化源远流长
“酒令”作为酒文化中最常见的一种,通常在喝酒之前进行,来达到喝酒时豪气云天的目的,简单点说,就是喝酒时助兴用的。
行酒令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。不过,“酒令”在西周出现之时并不是为了喝酒助兴,而是为了维持酒场上的秩序。
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,“酒令”才开始逐渐由礼法变成喝酒前的助兴游戏。大致分为“文令”和“武令”两种形式,文化人玩诗词酒令,普通百姓则玩斗拳,也就是划拳。
我们熟知的酒令规则
文人间“行酒令”就是众人围坐在一起,根据推选出的令主指示,依次说出诗词、联语等,谁要是答不上来就输了,输的人一般都要接受喝酒惩罚。
划拳则考验人们的反应能力。两个人同时伸出一只手,并马上说出一个数字,谁说出的数字是两人出拳之和,那这个人就赢了,猜错的人则要喝酒。如果两人都说错了,就继续玩下去,直到其中一个人猜对为止。
人们在划拳的时候,还会配上有节奏有韵律的口号。简单一点的,只要喊出你算出的数字就好。复杂一点的,则要在数字后面加一个口号,例如“五魁首,六六顺”等。
特别是里面的“五魁首”一句,在各地的划拳令当中都有。不过,你有没有想过,这“五魁首”中的“魁”到底有什么含义呢?
五魁首的“魁”是什么意思?
“魁”,即为第一的意思。中国古代多用“魁”来表示状元。例如“殿魁”指殿试第一名,“延魁”指延试第一名。
“五魁首”实际上是各科考试的单科状元,自隋唐实行科举考试以来,儒家的《诗经》《书经》《礼记》《易经》《春秋》都在考试的范围内,而单科考试的第一名会被称为经魁。
在乡试中,每科的前五名都是每部经书的“经魁”,所以又称为五经魁或五经魁首,俗称五魁首。划拳说五魁首,也就是预祝你“金榜得中,飞黄腾达”的意思。
酒令中的祝福文化
事实上,除了最广为人知的“五魁首”这句,划拳时伸指喊数的范围为一至十,每一句都是吉利语句。只是划拳时口所喊的个别口号,因地域不同而不同。
以下便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划拳令词:
一星敬:由唐代大诗人杜甫的《高都护马行》:“与人一心成大功”演化而来,是祝酒人诚心敬酒的意思。
哥俩好:指的是我们两个哥们关系很好,表示酒友间相亲相近。
三星照: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,现在多指福星、禄星、寿星三位神仙,此句就是表达希望他们保佑大家福禄寿三全。
四季财:顾名思义,寄托了众人四季都发财的美好愿望。
五魁首:五经考试中的状元,预祝对方“金榜得中,飞黄腾达”。
六六六:指“君义,臣行,父慈,子孝,兄爱,弟敬”这六个方面,寓意诸事顺利。
七个巧:同“乞个巧”,相传农历七月初七,民间妇女比穿针引线,斗巧取胜,祝贺织女喜会牛郎,俗称乞巧,因乞七谐音故之,寓意家庭美满,心灵手巧。
八匹马:周穆王时期的八匹骏马,意思是指对方是个人才。
九常有:意思经常有酒喝,希望下次还能和对方一起喝酒。
十全到:寓意十全十美,诸事如意。
通过这篇文章,你对中国的酒令文化是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?下次的酒桌上,向朋友们展示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