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汉书·食货志》载:“酒,百药之长。”《博物志》记载:“昔有三人冒雾晨行,一人饮酒,一人饱食,一人空腹。空腹者死,饱食者病,饮酒者健。此酒势辟恶,胜于他物之故也。”可见酒还能杀虫驱邪、辟恶逐秽。
清代《经验神方》也有记载“凡遇瘟疫盛行之时,若欲望出门走东过西,须饮酒几盃然后出门,回家之时亦当饮酒几盃,然后可食别样物件,自然气壮决不染瘟,但不可至醉。如不能饮酒者,出入可食姜蒜或将蒜塞在鼻内亦可甚妙。”
酒在中医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,因为它本身就是药食两得之品,很多药物因酒制而直达病所,提高疗效。
孙思邈 擅长中药养生
唐代“药王”孙思邈认为“酒即是药”,有祛寒开瘀、温腹通络、行脉养肤、发散推动等作用。
他非常注重疾病的预防,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,重视运动保健,提出了食疗、药疗、养生、养性、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。
在其著作《千金方·伤寒方上·辟温第二》中道:“一人饮,全家无疫,一家饮,一里无疫。”提出酒对养生保健和预防时疫的重要性,并记录了以酒配药治愈顽疾的实例。
张仲景 确立辨证论治法则
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认为酒味辛甘,性温热,有通血脉、祛寒气、芳香走窜行药性的功效。在他的著作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中有不少方药的炮制、煎服中佐用酒。
在用药过程中酒可以起到助行药势、温阳补虚通脉、温阳散寒止痛、行血祛风通络、理脾醒脾化湿等作用。
此外,张仲景还用酒来治疗心脏病,其著名的“瓜蒌薤白白酒汤”流传至今,用白酒煎药,仍被医家认为是治疗心胸疼痛、血脉不通的经典药方。
李时珍 专长草本药理
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,同样将“酒”作为治病的“药”来研究论述。
《本草纲目》中道:“酒,天之美禄也,少饮则和血行气,壮神御寒,消愁遗兴。”大意是说,酒是天赐的美的东西,少喝一点能够让血脉行通、气血舒畅,提神醒脑,抵御寒冷,消除一些得失带来的高兴和消极情绪。
《本草纲目》还设有“附诸药酒方”的专目,列有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,涵盖了内、外、妇、骨伤以及养生保健等诸多领域。
由此可见,以酒入药、饮酒避疫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生活经验和文化习俗。
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发生,日常饮酒更是成为现代人群增强身体素质、预防疫情的有效举措!同时,中医学者们也都提及“饮酒适量”的重要性,孙思邈还提出了“宜温少冷”、“先饭食,后服吃药酒”等健康饮酒习惯。
注意合理饮食,小酌白酒,保持身体健康、心情舒畅,增强抵抗力,一起安稳度过新冠疫情期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