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地域辽阔,民族众多,向来就有“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”的说法。然而,在众多待客习俗中,有一句谚语却流传甚广,在许多地方被默认遵循,那就是:茶七饭八酒十分。
这简简单单七个字,蕴含了数千年来老祖宗们所总结出来的待客之道。那么,究竟这些待客礼仪是如何一步步流传下来的,其中又蕴含了哪些道理呢?
“茶七”中的处事哲学
在古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,茶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休闲饮品。“茶”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,早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。
无论是家财万贯的地主,还是只有几亩薄田的农民,日常生活中都以饮茶为乐。有客前来,无论穷富,也都会先为来客倒杯茶。
而斟茶时如果倒得太满,滚烫的茶水就有可能会溢出,不仅不方便拿还会烫手。所以倒茶水时就要遵守“只倒七分”的原则,否则就有撵客人走的意思。
俗话说“茶满欺客,话满欺人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而“只倒七分满,留下三分情”,这“三分”的情,就是待客之道。
“饭八”中的隐藏理解
客人来家里作客的时候,主人一定会拿出好酒好菜。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时,吃点米饭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肠胃,而且还会有解酒的作用。但是在给客人盛饭的时候,一定要按照“饭八”的标准,简单说就是饭碗不能盛的太满。
如果饭盛得太满,客人可能吃不下,但又不好意思剩饭,就会比较尴尬。且如果饭盛得太满,客人在吃时,就很容易碰到自己的鼻子,这样吃相也会不雅观。
饭盛得太满是主人的热情所致,但是却忽略了过犹不及的危害性。盛八分满既表达了对客人的热情,也充分考虑了客人的处境,是高情商的体现。
“酒十分”中的客套
酒文化已经流传了几千年,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饮酒。尤其是在家中来客人的时候,更是会推杯换盏不亦说乎。
“酒十分”的大意就是,倒酒的时候酒杯一定要倒满,这样才能显示出对客人的尊重。“酒不多则兴不浓,兴不浓则宴不欢”,本质上还是希望来宾能到此畅饮笑谈,行尽而归。
因为在古代人的思想中,酒杯不满就是不愿意招待的意思,而且也是想让客人离开的暗号,而酒倒满则能显出对来客的敬重。
当然这个“满”也要注意,一定要“满而不溢”。并且在饮酒时还是要充分考虑客人的实际情况,“善饮者多饮,不擅饮者不强求人饮”,这才是尊重客人的表现。
中国是礼仪之邦,举手投足、一言一行都有诸多讲究。“茶七饭八酒十分”, 不仅说出了古人的交往礼节,而且也道出了适度原则的重要性。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待客之道背后蕴含的道理,才能更好地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