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资深人士、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,围绕着白酒行业的现状及定制酒的未来发展趋势,奉献了一场充满智慧的思想盛宴。
同时,云酒·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与日月酒窖还联合发布了酒行业首份《中国定制酒白皮书(2019版)》,对定制酒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、总结及预测,以期让定制酒流行起来。
定制酒的前世今生
五粮液的成功,引发了酒企厂商的纷纷效仿,OEM品牌层出不穷。
从某种角度而言,OEM是酒企根据经销商提要求而“定制”生产的产品,更接近市场一线,往往代表了市场对产品的细分求,OEM产品也因此具有了突出的市场适应和竞争力。
但OEM与真正的定制酒之间,仍有着巨大的差别,其“定制”出发点,更多侧重于经销商对利润的考虑,以包装作为“定制”差异化所在,起订量则动辄万吨以上,这些都决定了OEM产品与定制酒的本质不同。
因此,随着时间推移,OEM的弊端逐渐显现,一方面是其损害主品牌价值;另一方面是无法满足消费者高阶需求。OEM酒的黄金时代渐次落幕。
随后,定制酒进入“特供”时代。在2004至2012年的白酒市场黄金期,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特供产品,即便是专业人士和厂家人员,有时也摸不清这些产品的来龙去脉,消费者对其价格中的“泡沫”,更是无从知晓。
物极必反,随着“畸形”的酒类定制在市场愈演愈烈、乱象丛生,国家对其治理力度不断加大,加上人们理性化、品牌化消费意识增强,特供乱象渐渐散去。
2012年末,中国白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,量价齐跌,厂商们不得不深思调整之策,寻求价值创新和服务升级之道,超越产品、打通需求的“定制酒”与“定制模式”逐渐浮出水面。
比如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封坛定制酒,针对特定消费场景的婚宴、祝寿等定制酒,不仅缓解了酒企的经营压力,对消费者来说,既获得了真正高品质的酒,也彰显了自己的品位和地位。
真正意义上的定制酒是个性化需求的产物,是以消费者为导向,对白酒消费的进一步细分。酒企们这次“超越产品、打通需求”的做法,总算找对了定制酒的发展方向。
日月酒窖:小批量用酒定制专家
但定制酒始终只是酒企的非主流业务。相对于酒企的大单品而言,无论是企业机构定制,还是个人定制,数量都是较少的,而定制酒需要柔性化生产,边际成本很高,酒企的规模优势很难发挥出来。
这便给了以日月酒窖为代表的定制酒服务商们机会。
正如《糖烟酒周刊》首席产业研究专家王传才,在本届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中所说,目前白酒市场越来越呈现出“寡头化”特征,市场留给后来者商业机会越来越少,某种意义上,中国白酒市场格局已经确定。
但同时他也注意到,一股新生的力量正在中国白酒行业蓬勃兴起。比如基于消费者细分的新兴品牌江小白,基于电子商务渠道的品牌乔治巴顿,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品牌日月酒窖等,俨然已形成“新世界中国白酒”,未来商业想象空间巨大。
他预测,“新世界中国白酒”市场规模应该在1000亿元左右,其成长性将明显好于“结构化/全国化/大单品/标准制式”发展的“旧世界中国白酒”。
以日月酒窖为例,其定位小批量用酒定制专家,提出“让好酒回归真诚”“只需1/3价钱喝好酒”,同时采用“共享经济”模式,极大降低了投资人经营风险,满足了消费者少花钱喝好酒需求,成为酒业新零售创新的又一成功案。
▲《糖烟酒周刊》首席产业研究专家王传才
过度包装、多级分销、层层加价等一直是酒行业的顽疾,消费者很难买到高性价比的酒。正是瞄准这一痛点,日月酒窖从原酒直供和共享角度创新,进行破局。
日月酒窖的每一滴酒都来自香型原产地的核心产区,与龙头原酒厂深度战略合作,采用“大师窖选、一站直供”的扁平化方式,从源头保证品质。通过缩短销售渠道,简化包装,实现消费者“1/3价钱喝好酒”。
本次文化节,贵州酒中酒集团、金盆地酿酒集团、山西杏花村东杏酒业集团正式与日月酒窖签订了战路合作协议,对其进行原酒直供。
在经营方式上,日月酒窖借鉴“共享经济”,在中国酒业创新推出“共享酒窖”模式。
具体而言,日月酒窖设有股东合伙人、事业合伙人、会员合伙人三个层级。股东合伙人负责整合资源、共建平台;事业合伙人负责分摊费用、共享平台;会员合伙人则可零成本参与平台。
该模式实现了“资源、商机、平台”三大共享。通过共享资本、人脉、智慧、场景、后台、服务等资源,让合伙人规避风险、共享机会、共同发展。
▲日月酒窖总经理邓煜
如果说原酒直供+共享,让日月酒窖具备新零售创新基因。而小批量用酒定制专家,则是日月酒窖为自己划定的细分赛道。
日月酒窖定位小批量用酒定制专家,具体涵义为:一,用户自主选择。消费者可自由品尝、个性选购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,满足其所有个性化需求;二、专业定制。根据消费者的选择进行专业化定制、在订单提取、产品设计、制作细节、物流配送等方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,为消费者做一款属于自己的专享酒;三,定制门槛低,甚至一箱起订,最大程度方便消费者。
日月酒窖的这种新型模式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,据日月酒窖创始人、公司董事长贺保举在文化节现场介绍,自2018年8月18日第一家店开业以来,过去的398天,日月酒窖已在全国11个省的49座城市开出了58家店,为2554家企业、4666个人定制专属用酒,累计销售50万瓶定制酒、2290坛封坛酒。
▲日月酒窖联合创始人、董事长贺保举
让定制酒流行起来
其实,“定制”早已渗透到各行各业,有数据预测,私人订制旅游行业将达到万亿体量,私人订制服装行业规模到2020年也将超过2000亿元。
那么,如何才能让定制酒也流行起来呢?作为明确将“小批量用酒定制专家”作为自身定位的日月酒窖,正尝试着做出各种努力。
此次919定制酒文化节就是重要的一项。据贺保举介绍,除了坚定不移地做好产品和服务外,每年的9月19日,日月酒窖都将举办919定制酒文化节,并争取让更多的业内人士、专家学者、新闻媒体乃至同行都参与进来,共同探讨定制酒的发展,只有共同把蛋糕做大,定制酒才有可能流行起来。
此外,就是坚持发布《中国定制酒白皮书》。
日月酒窖联合创始人、营销专家苗国军表示,发布《中国定制酒白皮书》不但可以彰显日月酒窖作为行业引领者的责任,同时,还可以借助研究机构的专业力量深度观察、探讨、总结定制酒的发展,进而用更科学、专业的做法推动定制酒流行起来。
▲日月酒窖联合创始人苗国军
比如对于日月酒窖提出的“轻包装、重品质”理念,在郑州轻工业大学视觉传达系主任郭新生看来,轻包装并不代表不注重设计,恰恰体现出设计的重要性。轻包装是一种定向设计,精准设计,是在满足消费者最基本需求的原则下的少量化设计,做到最低限度的使用材料,这种理念与现代包装设计不谋而和,对良性的市场运营有着积极的作用。
而为了推动定制酒包装设计的专业化,此次文化节上,日月酒窖联合大河美术社、郑州轻工业大学、湖南工业大学、湖北美术学院、西亚斯学院,专门启动了中国定制酒瓶标设计大赛。
日月酒窖的努力也得到了原酒直供合作方的支持和肯定。
酒中酒集团董事长曹本强在发言时表示,传统的白酒销售模式越来越难,日月酒窖从厂家直供消费者的做法是个很好的创新,酒中酒一定会提供最好品质的酒,全力支持日月酒窖的发展。
上合大势,下合民心,模式好,需求旺,自己努力,厂家支持,未来,日月酒窖或真能让定制酒流行起来!